市面上蜂蜜產品琳瑯滿目,真假難辨,讓人難以放心選購。本篇文章將帶大家全面了解蜂蜜的營養價值與健康功效,同時學會如何正確分辨真蜂蜜與假蜂蜜,避免踩雷,在享用蜂蜜時能吃得安心、用得放心!
目錄(點擊前往閱讀該段內容)
蜂蜜怎麼來的?
蜜蜂如何製造蜂蜜?
蜜蜂在採集花蜜後,會先把花蜜暫存在身體裡的蜜胃。
等飛回到蜂巢後,蜜蜂會把花蜜吐出來,交給另一隻工蜂「繼續加工」:
- 加進酵素,幫助花蜜裡的糖分分解。
- 不斷扇動翅膀,讓花蜜裡的水分快速蒸發。
工蜂們會持續「交棒」加工,直到花蜜裡的水分剩下大約 20%、質地變得又濃又稠,最後存進蜂巢裡就是我們熟悉的「蜂蜜」。
蜂蜜主要成分有哪些?
蜂蜜的成分雖然看起來單純,其實內含的營養物質相當豐富。
- 80~85%:果糖與葡萄糖
- 15%:水分
- 其他少量:花粉、酵素、胺基酸、維生素與酚類化合物
蜂蜜中除了糖和水,還含有天然的營養物質,像是:
- 維生素 A。
- 維生素 E。
- 維生素 B 群。
雖然比例不高,但這些微量成分讓蜂蜜不只是「帶來甜味」,還可以是比精製糖更有營養價值的選擇。
蜂蜜 vs 一般砂糖 差在哪?
蜂蜜和一般的砂糖,最明顯的差別在:
- 營養成分。
- 升糖速度。
蜂蜜裡面除了糖分,還含有酵素、抗氧化物、微量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營養物質。
讓蜂蜜除了「帶來甜味」,也能提供營養價值。
另外,蜂蜜的升糖指數(也就是 GI 值)比精緻砂糖低,也就是「蜂蜜讓血糖上升的速度比較慢」。
- 蜂蜜的升糖指數:55。
- 一般精緻砂糖的升糖指數:60~70。
不過要注意,蜂蜜本質上還是一種「糖」,吃多一樣會讓血糖上升,所以還是要注意適量食用。
常見蜂蜜有幾種?差異在哪?

蜂蜜的顏色、濃度、香氣,會根據蜜蜂「採集的花種」而有不同。
台灣常見的蜂蜜大致可以分為這 8 種:
- 龍眼蜜:香氣濃郁、甜味厚實,是最受歡迎的品種。
- 荔枝蜜:帶有微酸果香,甜度略低,味道清爽。
- 百花蜜:來自多種花蜜混合,香氣自然,風味層次豐富。
- 柚花蜜:香氣清雅,甜中帶微微花香。
- 油菜花蜜:結晶速度快,口感細膩滑順。
- 柑桔蜜:顏色呈淺琥珀色,味道偏甜微酸。
- 白千層蜜:味道比較特別,帶有熟番薯或蔭瓜的風味。
- 龍舌蘭蜜:風味獨特、甜味低,較為少見。
蜂蜜 6 大健康功效

蜂蜜健康功效一:幫助抗氧化
蜂蜜內含有豐富的多酚類 (polyphenol)、黃酮類化合物 (flavonoids),可以幫助清除身體裡的「自由基」。
自由基平常是身體抵抗細菌的戰士,但因為活性很強,數量一旦太多,就會開始氧化「自己人」,會跟體內任何物質、細胞產生反應。
這時候的自由基就是體內「細胞氧化、老化」的元凶。
多酚類 (polyphenol)、黃酮類化合物 (flavonoids) 可以幫助清除多餘的自由基,避免身體細胞無辜受攻擊、傷害,達到幫助抗氧化的作用。
蜂蜜健康功效二:幫助抗菌
蜂蜜主要透過 2 種機制來達到抗菌效果:
- 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出的過氧化氫 (Hydrogen peroxide)。
- 高濃度糖創造的高滲透壓環境。
蜂蜜裡的葡萄糖氧化酶 (glucose oxidase enzyme, GOx),可以催化葡萄糖分解出過氧化氫。
過氧化氫是一種「活性氧物質」,會去破壞細菌細胞結構、蛋白質和 DNA ,讓細胞死亡。
而蜂蜜中 80% 的高糖份創造出高滲透壓環境 (hyperosmotic environment),可以將水分從微生物細胞中吸出來,造成細胞脫水、死亡,達到抗菌效果。
蜂蜜健康功效三:潤喉止咳
很多臨床研究已經發現,蜂蜜可能可以幫助改善兒童的急性咳嗽。
有咳嗽症狀的兒童在連續服用蜂蜜三天後,發現:
- 咳嗽症狀減輕。
- 咳嗽對兒童夜間睡眠造成的影響減輕。
但要特別注意,一歲以下兒童不能吃蜂蜜!因為蜂蜜中含有的肉毒桿菌孢子可能會讓嬰兒呼吸困難、肌肉無力等,嚴重可能會導致死亡,要特別注意。
蜂蜜健康功效四:促進傷口癒合
蜂蜜催化產生的過氧化氫,可以抑制細菌生長,幫助促進傷口癒合。
另外,有一種來自紐西蘭的特殊蜂蜜「麥盧卡蜂蜜」,因為具有獨特的高活性成分「甲基乙二酸 (Methylglyoxal) 」,所以有很強的抗菌和消炎作用,可以抑制細菌生長、促進傷口癒合。
蜂蜜健康功效五: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
蜂蜜中含有天然的寡醣,這是一種能被腸道好菌利用的成分。
這些寡醣能幫助腸道內的益生菌增生,讓腸道菌叢維持良好的平衡,進而支持消化系統的健康運作。
另外,在臨床研究中也發現,蜂蜜搭配鋅在兒童腹瀉的治療中,可以有效幫助縮短症狀持續的時間,可能有助於維持消化道的機能。
蜂蜜健康功效六:調節生理機能
有科學研究指出,適量食用蜂蜜能幫助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俗稱壞膽固醇 low-density lipoprotein, LDL)與三酸甘油脂,有助於調節生理機能,並幫助維持心血管健康。
另外,蜂蜜的升糖指數(也就是 GI 值)比較低,升糖速度比精緻砂糖還要慢。
在飲食控制上,可作為部分替代品,幫助血糖維持穩定、減少劇烈波動。
蜂蜜有禁忌嗎?誰不適合吃蜂蜜?
- 12 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可食用:蜂蜜內有肉毒桿菌孢子,毒素會去攻擊神經造成麻痺,嚴重會有致死的風險。
- 腸胃虛弱者:蜂蜜在中醫有輕瀉的作用,如果本身腸胃比較敏感、虛弱,建議不要一次吃太多蜂蜜,否則能會腸胃不適、拉肚子。
- 過敏患者:蜂蜜中可能含有少量花粉(每克蜂蜜中含有數千到數萬粒花粉),容易引起過敏反應。如果是有嚴重過敏史的人,盡量避免一次吃大量的蜂蜜。
- 糖尿病患者:注意蜂蜜仍會讓血糖升高,請注意適量食用。
另外,孕婦或哺乳期的婦女沒有特別禁止不能吃蜂蜜,一般也不會建議特別需要補充,但如果想吃還是可以適量食用。
蜂蜜的正確保存方法
蜂蜜要放冷藏?放室溫保存就可以!
蜂蜜不需要冷藏!放在室溫陰涼處,也就是攝氏 18~25 度的環境就可以了。
這是因為蜂蜜的 2 種特性:
- 低含水量:水分僅含 18% 左右。
- 低 pH 值:3.2~4.5 之間略帶酸性。
低含水量的環境不利於細菌、真菌等微生物的生存,讓蜂蜜可以防止細菌在裡面孳生,達到天然的防腐效果。
另外,一般細菌、微生物喜歡的生活環境酸度在 pH 4.6 ~ pH 7.5 左右,蜂蜜的環境對細菌來說不易生存,所以能延長蜂蜜的保存期限。
用玻璃瓶裝蜂蜜最好!避免金屬容器
建議蜂蜜買來之後,可以用玻璃瓶裝保存,或使用原本購買時盛裝的容器就好。
特別注意不要用金屬容器(鐵罐、錫罐)裝蜂蜜,因為蜂蜜和金屬接觸以後,容易變質:
- 表層出現白色泡沫。
- 顏色變得比原本買來時的顏色更深。
- 吃起來有明顯的酸味和焦糖味。
蜂蜜迷思破解:你信了哪幾個?
蜂蜜結晶 = 壞掉了?
蜂蜜結晶不是壞掉了!只是特定溫度、條件下,葡萄糖的正常物理現象。
蜂蜜中主要含有兩種「單醣」:果糖及葡萄糖。
當發生以下條件,就容易讓蜂蜜中的葡萄糖結晶。
- 低溫:13~14°C。
- 低水分。
- 存在促結晶物質:花粉、氣泡等雜質。
所以像是把蜂蜜冰冰箱、買到水分含量特別低的蜂蜜,都會比較容易看到蜂蜜結晶。
另外,不同花源的蜂蜜裡的葡萄糖與果醣的比例也不同,所以會看到有些蜂蜜比較容易結晶。
蜂蜜顏色越深越好?
蜂蜜的顏色是根據花粉的來源而有深淺不同的顏色。
顏色從淺琥珀色到深黑色都有,這跟營養價值沒有一定的關係。
熱水沖蜂蜜會有毒?
蜂蜜中含有少量的維生素及礦物質,他們都對高溫比較敏感,如果用熱水沖泡蜂蜜水,會破壞蜂蜜裡的營養物質。
但可以放心,熱水沖蜂蜜並不會產生有毒物質。
怎麼分真假蜂蜜?
市售常見蜂蜜造假方式
根據歐盟調查,有超過 46% 的進口蜂蜜可能存在摻偽問題。
常見的蜂蜜造假方式:
- 加入高果糖玉米糖漿:這是最常見的作法,高果糖玉米糖漿的甜度高、價格低,可以輕易仿造蜂蜜的口感與濃稠度。
- 混入人工香精或香料:假蜂蜜為了補強香味,會加入人工香料,聞起來雖然香,但缺乏天然花蜜的層次感。
- 使用人工色素調色:有些假蜜為了看起來金黃透亮,會額外添加色素,讓外觀更吸引人。
- 稀釋真蜜再販售:將真蜂蜜加水或混合其他糖液稀釋,再標榜為「天然蜂蜜」。
這些作法可能讓蜂蜜看起來沒問題,實際上卻缺乏營養、穩定性差,甚至可能含有對人體不利的添加物。
自己在家辨別真假蜂蜜的方法
可以參考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提供的方法,從外觀與香味香氣兩方面來辨別。
如果是「真蜂蜜」,從外觀上可以發現:
- 滴一滴蜂蜜到衛生紙上,會凝結成形。
- 如果盛裝蜂蜜的容器是透明的,把手指放在蜂蜜瓶子後面,會看不到手指。
- 蜂蜜加水以 1:5 的比例稀釋,放一天後觀察,不會有沉澱物。
如果是「真蜂蜜」,從香氣、香味上可以發現:
- 一開瓶就可以聞到該種蜂蜜的特殊香味,例如柑桔蜜會有柑橘類的清香。
- 到一些蜂蜜在手掌上,輕輕搓揉後觀察,光滑不黏。
- 含一口蜂蜜在嘴哩,慢慢化開、吞下後,依然口齒留香,沒有其他鐵鏽味、酸敗味。
簡單買到「真蜂蜜」的方法?
如果你懶得自己在家當偵探驗證蜂蜜是真是假,建議在購買前,可以先看商家是否有這些「認證標章」:
這些標章代表產品已經通過政府、養蜂界的高品質評選,是蜂蜜產品中的佼佼者。
想要購買正宗台灣好蜂蜜